何謂「天拉吧」?
藉社區藝術「凝聚天水圍故事,開拓社區活力」
「天拉吧-天水圍故事館」 (Tin Library) 為香港基督教女青年會天水圍綜合社會服務處轄下單位,於2014年年初成立。
「拉吧」取自時下青少年對圖書館(其英文翻譯Library)俗稱,希望藉社區藝術「凝聚街坊參與,重構天水圍生活故事」。
天拉吧持續發展「藝術家 X 社區 X 機構」的協作模式,共創有機和在地的藝術創作。
YWCA 天拉吧天水圍故事館參與滙豐香港社區夥伴計劃2023,以「交換生活」為題,讓青少年與社區不同社群藉著參與式創作,達至「交換視點」、「共同經歷」、「感覺生活」,讓他們能有不同層面的交換和交流生活經驗。

705.5 天水圍循環線是一部關於天水圍的立體小說。
小說裡的故事,由參與創作工作坊的朋友各從自己對天水圍的印象出發,經藝術家協助,逐步創作出不同形式的藝術創作,有文字、立體和影像塗鴉。
最後由天拉吧的策展團,把不同朋友的創作,合併成一個關於天水圍輕鐵沿線的故事集,希望以流動展覽讓觀眾對天水圍生活有更多想像和發現。

705.5 天水圍循環線是一部關於天水圍的立體小說。
小說裡的故事,由參與創作工作坊的朋友各從自己對天水圍的印象出發,經藝術家協助,逐步創作出不同形式的藝術創作,有文字、立體和影像塗鴉。
最後由天拉吧的策展團,把不同朋友的創作,合併成一個關於天水圍輕鐵沿線的故事集,希望以流動展覽,讓觀眾對天水圍生活有更多想像和發現。
藝術介入社區
用藝術表達對天水圍社區的想像及願景
天水圍藝術實驗室 (2014年開始) 走入社區的公共空間,9個公共空間、7間中小學,超650位參加者,以靈活物料進行創作。多年來得到區內不同持份者信任,讓我們曾到公園觀眾席及圖書館 (康文署)、學校、橋底空間 (地政) 及社區中心外牆 (民政) 等地方進行創作,讓街坊佈置自己的社區。
天拉吧於2022策劃「爾後之庭 | 天水圍 元朗區公園節」,以天水圍公園為創作靈感,以社區參與式創作工作坊,促成街坊和藝術家一同發掘天水圍公園的人、事、物,藉回應及重塑「公園」這個社區裡屬於大家的「後花園」 (backyard)。
重構天水圍故事
用故事展現天水圍的不同面貌及生活
「天水圍人演」2015年開始於社區內招募街坊成為創作演員,以戲劇述說社區故事。參加者於天水圍大街小巷發掘社區故事成為「食材」,再以戲劇方式製作不同的戲劇料理,曾到4個社區,近超過去分300人分享社區故事。
2018年以「開荒牛」為主題,發掘當地社區故事,將學校禮堂變身成為劇坊,邀請超過150街坊分享「開荒牛」的故事。
於2023-2024年,推出「705.5 循環線:天水圍輕鐵漫步」以705-706循環線為創作起點,讓街坊以文字及立體創作,合拼成一個關於天水圍輕鐵沿線的故事集
社區營造
用創意開拓天水圍的社區資源
由2018年開始舉行「策動空間工作室」(共5期) 發展社區設計,由專業團隊帶領青少年跟街坊通過探索、發問、構想及動手製作,去營造社區公共空間,並於公共空間內建議不同的創新方案或建成社區傢俬,令大家持續推動社區營造,發揮公共空間的可能性。計劃招募超過50名青少年,落實了5個空間營造方案,並籌備了3份社區傢俬計劃書。
另於2023年推出「換來玩去-天水圍社區共創遊戲」,鼓勵大家發掘天水圍故事及有趣地方,從日常生活換取玩樂靈感,計劃共創作了18款落街玩的玩具及遊戲。















2014年 — 2024年 十年社區共塑報告
未來幸福新市鎮的社區營造藍圖
過去十年,在天拉吧團隊與無數創意團隊攜手下,為天水圍社區注入無數年輕想法,為街角、公園、屋邨、墟市、月台、田野、河畔、甚至天橋底等公共空間增添幸福感,讓天水圍不再刻板。
要以微小力量去重新定義一座城市的印象是何其困難,偏偏我們堅持深耕細作,養護藝術與創意的幼苗,以創意和藝術,聯繫學校、街坊和年輕人,以他們對公共空間的想法來建構更溫暖的社區面貌。
為讓更多人了解天拉吧團隊的工作,以及讓天水圍社區的藝術發展經驗供作同工參考,我們特別發佈《2014年 — 2024年 十年社區共塑報告:未來幸福新市鎮的社區營造藍圖》,總結過去十年工作,同時讓經驗得以延續,成為未來新社區的服務基礎,為藝術土壤提供養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