鬆緊之間:一場情緒與空間的藝術探索

art

你是否曾留意過,生活中的「鬆」與「緊」如何悄悄影響著我們?一張凳、一個咕臣、一扇窗,這些看似普通的物件,其實都能牽動情緒的放鬆與緊張。在天主教培聖中學的校園裡,一群中五學生與藝術家由美攜手合作,透過紗鷗麗編織的創作形式,佈置校園空間,展開了一場情緒與空間的創作旅程——「鬆緊之間」


學生在窗花上編織,陽光灑在曲線紗線上,像鑽石般閃耀,那些蜿蜒的線條,恰似海浪起伏,讓人想要一頭扎進這片柔和的世界裡。

一張凳子,能緊張,也能放鬆

學生們以紗線為工具,把學校裡的凳子裝扮得五顏六色,編織出不同的形態與情感。

試想一下,你坐在一張凳子上,周圍是考試的緊張氣氛,呼吸是否都變得急促?現在換個場景,翹著腳坐在家裡的露台,陽光溫暖地包圍著你,是不是感覺輕鬆自在?

活動中,學生們以紗線為工具,把學校裡的凳子裝扮得五顏六色,編織出不同的形態與情感。每張櫈都充滿創作者的故事...

「當紗線在凳上遊走時,我不禁想...如果以後的工作都可以像這堂一樣,一直編織,為傢俬裝扮,你說多好呢…」

學生用馬卡龍色粗紗線,在凳上做編織。

「每逢考試的時候我都很緊張。在考場的時候,就算考場的凳都會令我感到緊張。無論怎樣坐都未能令我感到輕鬆。」

「顏色深的凳會使我感到有負擔,因為深色凳給我的感覺很沉重。」

「我應該坐在寧靜的地方,會令我感到好輕鬆。當我整個人都放鬆時就會坐得最放鬆,特別是自己編織的凳,它是最舒服的,令我感到有成就感。」

這些凳子,不僅僅是家具,更成為了情緒的載體。當你坐下來,或許能感受到創作者的用心——那緊張與放鬆交織的瞬間。


抱一個咕臣,讓壓力瞬間消失

當你抱著一個毛毛鬙鬙的咕臣,會不會覺得整個人都放鬆了?學生們用手中的粗紗線,編織出一個個色彩斑斕的咕臣套,將情感縫進每一針每一線裡,,讓每個咕臣都成為情緒的載體。

少女用粉紅色、白色及粉綠色編織咕臣。

她的調色盤從來不是隨機的——薄荷綠是初春新芽的試探,櫻花粉是羞澀未說出口的告白,白色是棉花緩緩地,輕輕地,悠悠地飄落在地上,我們都愛笑她的作品像剛出道的女團,這些柔軟的色調,其實是她小心翼翼拆解自己情緒的密碼。正因為如此,每一個咕臣都充滿了細膩的情感,令人感到親切與溫暖。

學生編織好咕臣後,舒服地睡在咕臣上。

當咕臣完成後,學生們迫不及待地靠近它。「啊~~~」 一個哈欠還沒打完, 下一個又懶洋洋地, 從喉嚨裡爬了出來。

懷裡的抱枕被蹭得暖烘烘的,只要把臉埋進這團柔軟裡,脊椎立刻自動切換成「貓咪捲」模式。下巴陷進雲朵般的觸感中,尖銳的凳角好像正被抱枕的柔軟一點點融化,壓力也隨之消散。

學生編織時,當腦海中的藍圖和靈感得到落實開心得手舞足蹈,感染了身邊的人一起開懷大笑。

清晨的陽光灑落,在手舞足蹈的少年身上。

他指尖穿梭在橙色和白色的線之間。每一下動作都像嚴格且精準在心中練習千百遍,顏色之間的間隔和鬆散度都遵從腦海的藍圖進行,當腦海中的藍圖和靈感得到落實開心得手舞足蹈,感染了身邊的人一起開懷大笑。這一刻,藝術創作不僅是放鬆的過程,更是分享快樂的媒介。

咕臣不僅是手工製品,更是情感的傳遞媒介,將細膩的情緒融入每一針線,讓人感受到無比的溫暖與放鬆。


窗外的陽光,編織出夢想的形狀

陽光灑在曲線紗線上,為校園的窗花增添色彩。

窗外的風景,總是能勾起無數的遐想。這次,學生們用藤圈和紗線,為窗邊的陽光增添了新的色彩。他們在走廊的窗戶上掛起藤圈,藤圈裡編織著各種圖案:有的是武士帽簷般威風凜凜的設計,有的是麥當勞薯條般趣味十足的創作。

每一個藤圈,都是創作者內心的縮影。陽光灑在曲線紗線上,像鑽石般閃耀,那些蜿蜒的線條,恰似海浪起伏,讓人想要一頭扎進這片柔和的世界裡。

學生們用藤圈和紗線,為窗邊的陽光增添了新的色彩。他們在走廊的窗戶上掛起藤圈,藤圈裡編織著各種圖案。

每一個藤圈,都是創作者內心的縮影。陽光灑在曲線紗線上,像鑽石般閃耀,那些蜿蜒的線條,恰似海浪起伏,讓人想要一頭扎進這片柔和的世界裡。

窗邊的藤圈創作讓平凡的景色增添了無限的想像,陽光與紗線交織,為校園空間注入了夢幻與創意。


鬆與緊之間,找到屬於自己的節奏

「鬆緊之間」不只是一次藝術創作,更是一次對生活節奏的重新審視。透過一拉一緊的紗線,學生們放慢了腳步,感受著生活中的平衡與韻律。

無論是凳子、咕臣,還是窗邊的編織物,它們都不再只是物件,而是情感與故事的載體。這些作品,連接起了每個人的心,也讓我們重新思考:在這個快節奏的世界裡,我們是否也該找回屬於自己的「鬆緊之間」?

或許是坐上一張自己喜歡的凳子,抱著一個柔軟的咕臣,或者為窗邊添上一抹色彩。這些小小的改變,都能讓我們在緊張的生活中找到片刻的平靜與放鬆。

你,準備好探索自己的「鬆緊之間」了嗎


「鬆緊之間」用藝術編織情緒

「鬆緊之間」的故事,是否讓你感受到那份創意與情感交織的力量?天拉吧希望透過藝術,幫助更多學生和社區成員探索情緒的平衡,並在緊張與放鬆之間找到屬於自己的節奏。我們誠摯地邀請您與我們合作,將「鬆緊之間」的靈感帶入您的學校或社區,共同舉辦更多充滿意義的藝術活動,讓參與者在創作中舒緩壓力,收穫啟發。

如您對合作有任何想法或興趣,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繫,讓我們攜手用藝術連接每個人,為香港增添更多色彩與溫暖!

電郵:tinlibrary@ywca.org.hk

電話:24479228


關鍵詞

「鬆緊之間」,是一場關於情緒與空間的探索,由 YWCA天拉吧-天水圍故事館 與 天主教培聖中學中五綜合藝術科學生,與藝術家由美攜手,以紗鷗麗編織為載體,透過課堂上一拉一放的創作過程,探討情緒與生活中的鬆與緊,並在校園內開展一場獨特的藝術對話。
通過「凳、咕臣及窗」,編織出一系列以線條與情感交織出的作品,邀請大家感受鬆與緊之間的平衡與美感。 

由美是自由身藝術教育工作者。從事設計及藝術教育工作達20年。參與演出及劇場製作經驗豐富。2001 年開始積極籌辦及參與多項藝術教育計劃,擔任戲劇台前幕後導師、視覺及綜合藝術導師、以及特殊教育藝術導師。2015年成為香港首位被日本大阪本部 SAORI International Volunteer College  認可的紗織導師。2016年更成為香港展能藝術會口述影像及觸感藝術導師。

紗鷗麗編織(Saori weaving)是一種源自日本的自由編織技術,於1968年由日本藝術家兼編織家城美紗鷗創立。紗鷗麗編織以其強調創造力和個性化的風格聞名,與傳統編織技術不同,它鼓勵織者擺脫對完美對稱和固定圖案的追求,專注於表現自我、探索創意和享受編織的過程。

YWCA天拉吧-天水圍故事館 (YWCA Tin Library) 為香港基督教女青年會天水圍綜合社會服務處轄下單位,於2014年年初成立。「拉吧」源自青少年對圖書館(Library)的俗稱,旨在透過社區藝術「凝聚街坊,重塑天水圍的生活故事」。天拉吧推動「藝術家、社區與機構」合作,創作有機且在地的藝術作品。十年來,天拉吧與多個社區及創意團體合作,舉辦展覽和活動,促進文化交流,提升社區幸福感。作為社區橋樑,天拉吧不只記錄天水圍故事,也為居民帶來更多文化與生活可能。

Next
Next

天水圍的臭河「變身記」:一場充滿溫情與創意的「畫意湊河」故事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