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水圍的臭河「變身記」:一場充滿溫情與創意的「畫意湊河」故事!
「而家臭河唔臭架喇,睇日落仲要去嗰度!」 「原來臭河有剪髮檔?」 「我畫成點呀?有冇80分呀?」館長萬想不到,通過畫畫可以連結起天水圍兩代人,拼出「畫意湊河」。最近,天拉吧、萬鈞毅智書院,以及明愛元朗長者中心(天澤中心)攜手合作,舉辦了一個特別的「畫意湊河-導賞材料共創工作坊」。他們在享受創作樂趣的同時,也共同製作出充滿心意的導賞工具,準備帶領大家重新認識這條正在變好的河流。
這一次的導賞活動,將用一種輕鬆有趣的方式,帶領大家了解臭河現在的樣子,以及它過去的故事。🌱📖想不想一起來感受臭河的獨特魅力和充滿人情味的故事呢?🤩
邊畫邊聊,畫出世代情誼,湊出社區點滴
「聽說以前的『臭河』真的很臭,現在完全不一樣了呢!」一位年輕的學生好奇地說。 「是啊,這裡的黃昏很美的!」一位長者笑著回答,眼神裡充滿了對這片土地的喜愛。 「前面還有街坊會幫人剪頭髮,好特別!」另一位學生驚訝地分享他的新發現。
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早晨,萬鈞毅智書院的同學們跟著明愛長者中心的導賞員,在藝術家Miki Ho的帶領下,展開了這場特別的「畫意湊河」活動。這個活動的想法,是讓年輕的學生和年長的長者一起合作,透過畫畫的方式,製作出獨特的導賞工具包,幫助長者們在未來可以繼續帶領更多人,探索臭河的故事。
活動的第一步是實地走訪
長者們作的嚮導,和年輕人分享他們對臭河的觀察和記憶。大家一起散步,一邊輕鬆地聊天,一邊用畫筆記錄下臭河邊的人物、景象和細節。
有些學生很認真地畫著在河邊活動的人們,用他們年輕的視角捕捉生動的瞬間。而長者們也開心地拿起畫筆,邊走邊畫,遇到不確定的地方,還會親切地問Miki:「你看我畫得怎麼樣啊?」Miki看著長者充滿童趣的作品,驚訝地說:「畫得很棒呢!」
看到河邊的運動設施,活潑的學生們忍不住上前試玩,長者們看著他們充滿活力的樣子,開心地笑了起來:「他們真有活力!」
當大家走到河邊時,看到幾隻白色的鷺鳥停在樹上,長者們指著說:「這裡有很多攝影愛好者,他們會帶很專業的相機來拍照。」說完,一群小鴨子就從河裡游了過來,吸引了大家的目光。
最後,大家聚在一起,分享各自的觀察,為下一次的創作準備素材。他們會創作出什麼有趣的作品呢?讓我們一起期待接下來的「畫意湊河」故事吧!
畫筆下的變化:記錄「畫意湊河」的初次感動
「畫意湊河」的第一次活動,是長者和學生們一起散步寫生。那天早上有點小雨,負責的老師心裡有點擔心:下雨天,學生們怎麼畫畫呢?學生和長者們也在熱烈地討論著:「邊走邊畫?我不太會畫畫啊!」「你會畫嗎?」「到底要畫什麼呢?」
簡單介紹之後,大家來到了臭河邊。幸運的是,雨停了,太陽也出來了,靜靜地陪伴著大家一起聽臭河的故事。一位長者慢慢地說:「以前這裡的泥灘常常有人亂丟垃圾,還有死魚,很臭,所以大家才叫它臭河。」學生們聽得很入神,其中一個好奇地問:「可是現在這裡一點都不臭,也沒有垃圾啊。」長者笑著回答:「現在不一樣了,這裡改變了很多。這片泥灘已經變得乾淨了,還有很多小生物,像螃蟹。以前的臭味早就沒有了。」
學生們拿起畫筆,根據長者的描述,畫出臭河過去和現在的樣子。他們用畫冊記錄下這些珍貴的故事,希望這些畫作能成為長者們未來導賞活動的好幫手。
現在的臭河,用「舒適」來形容最適合不過了,也是寫生的好地方。清脆的鳥叫聲在空氣中迴盪,附近的家長們坐在河邊的椅子上聊天,氣氛很輕鬆。突然,下課鈴聲響了,孩子們開心地跑出校園,家長們一邊叫著孩子的名字,一邊聽他們分享學校裡發生的趣事。有些孩子興奮地跑到健身器材旁,眼睛亮亮的,迫不及待地玩起來。正在畫畫的學生們,也被這歡樂的氣氛感染,認真地記錄下這個溫馨的畫面。
或許,這樣的景象在其他河邊也能看到,但只有在天水圍的臭河邊,你會看到一個特別的景象——有人在這裡提供理髮服務。一張簡單的凳子,一輛用行李箱改裝的單車,加上一位手巧的理髮阿姨,就能幫街坊們改變形象。這個充滿生活氣息的畫面,吸引了不少學生,他們好奇地圍觀,驚訝地問:「臭河有剪髮檔嗎?」一位學生耐心地等阿姨忙完,才上前和她聊天。
雨後的臭河,陽光灑下來,充滿了生機。
學生們的畫筆記錄著故事,長者們的回憶在空氣中飄蕩。這一天,臭河成為了連接不同年齡層的橋樑,也成為了他們共同創造新回憶的地方。
生活小細節 拼湊出的地圖
完成第一次活動,大家一起完成了初步的畫作後,回到學校開始製作導賞地圖。
「我真的不太會畫畫啦!」館長又聽到了這句話,但心裡相信,最後的作品一定會很棒。
長者們剪出草的形狀,仔細地塗上綠色,為地圖增添了一片片綠意;學生們則在平板電腦上找鴨子的圖片,畫出鴨子游泳的可愛樣子;單車路牌、理髮阿姨、掃地的阿姨,還有健身器材,都被一一畫了出來,充滿了生活氣息。
這些生活中的小細節,變成了一幅幅生動的畫面。
這些畫面拼湊在一起,成為了一張特別的地圖,每一筆、每一剪,都包含了不同年齡的人們對這個社區的共同記憶和情感,也是他們對這片土地的真情流露。
「畫意湊河」工具包是怎麼做出來的?
工作坊的重點,就是大家一起製作導賞工具包,希望這些工具能幫助長者們在帶領導賞時,更加順利地介紹臭河的故事。
導賞旗: 希望能成為帶領大家參觀的標誌。
導賞冊: 除了展示現在的環境,也希望能呈現一些照片和資料,讓大家了解過去的樣子。
襟章: 希望每個參加的人都能有一個小小的紀念品,增加參與感。
創意告示牌:鼓勵大家在臭河邊拍照,留下特別的回憶。
工作坊的重點,除了製作這些工具,更重要的是不同年齡的人之間的交流。
一位伯伯說:「我想去洗手間。」一個年輕的學生立刻說:「伯伯,我帶您去,那邊有點遠。」之後每次伯伯要去洗手間,這個學生都會主動陪他去。
工具包完成後,各小組進行了簡單的介紹。一個小女孩介紹完,問婆婆:「您覺得我們做得怎麼樣啊?」婆婆說:「大家都做得很好,很漂亮。」小女孩害羞地說:「因為有你們幫忙嘛。」
每次工作坊結束時,公公婆婆們起身離開,很多學生都會大聲說:「拜拜,下次見,我們會想你們的!」
因為臭河而聯繫起來的情感,以及大家共同創造的故事,相信在工作坊結束後,會成為大家美好的回憶。
關鍵詞
天水圍河(英語:Tin Shui Wai River),位於香港新界元朗區天水圍新市鎮西側,是一條人工明渠水道。該河道為配合天水圍新市鎮的排水需求而建造,貫穿整個天水圍南北兩端。河流兩岸設有河畔公園,為當地居民提供休憩和休閒空間。由於水質問題,天水圍河亦被俗稱為「臭河」。
Miki Ho 是香港的視覺藝術家,透過插畫和藝術教育展現社區的活力和包容。她會帶領不擅長畫畫的人,用寫生方式觀察社區並創作。她是 Hass Lab 成員,曾與特殊教育需要(SEN)學生合作,幫助他們用簡單直接的風格表達自己。她的展覽《人人畫社》以「人」、「社區」和「SEN」為主題,推廣藝術與共融。Miki 擅長捕捉日常細節,將普通景象化作有趣的作品。在天拉吧「交換生活」的「公園寫生工作坊」中,她帶領不同背景的參加者探索天水圍公園,結合寫生、拓印和人物畫,激發大家的藝術潛能。她以輕鬆方式鼓勵大家用畫筆和想像重新描繪生活,為天水圍社區帶來靈感和活力。
YWCA天拉吧-天水圍故事館 (YWCA Tin Library) 為香港基督教女青年會天水圍綜合社會服務處轄下單位,於2014年年初成立。
「拉吧」源自青少年對圖書館(Library)的俗稱,旨在透過社區藝術「凝聚街坊,重塑天水圍的生活故事」。天拉吧推動「藝術家、社區與機構」合作,創作有機且在地的藝術作品。十年來,天拉吧與多個社區及創意團體合作,舉辦展覽和活動,促進文化交流,提升社區幸福感。作為社區橋樑,天拉吧不只記錄天水圍故事,也為居民帶來更多文化與生活可能。
讓我們一起用藝術點亮香港的每個角落
看完「畫意湊河」的故事,您是否也感受到那份跨越年齡的溫暖和社區的活力?天拉吧一直希望透過藝術,連接社區,創造更多有意義的活動。我們誠摯地邀請您與我們合作,以「畫意湊河」為靈感,在您的學校或社區舉辦更多元的藝術活動,讓學生和長者有更多互動學習的機會,一起為社區增添色彩!
如果您對合作有任何想法或興趣,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繫,讓我們一起用藝術點亮香港的每個角落!
電話:2447922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