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明星閃卡、木梳與手機繩:
藍曬工作坊印記生活片段

明星閃卡、木梳與手機繩:
藍曬工作坊印記生活片段

藍曬工作坊
當相機可以每秒連拍20張相、打印機達到曬相質素、AI可以生成所有存在與不存在物件的設計圖時,我們卻讓中學生與老人家學習藍曬——以紫外線曝光技術來複印物件樣貌的陳年記錄技術。
學習一種無所用又過時的技藝,銀髮「交換生」當作閒時消遣,青少年「交換生」只覺完成校內作業,兩代不較真。不過,在零期待的六堂工作坊期間,「交換生」們竟然逐漸發現:探索藍曬藝術的沿途風景比目的地更難忘。
創意領航:凌中雲
交換媒介:藍曬、個人物件、交換日記
感覺紀錄:藍曬相簿、藍曬手提布袋
參與團體:賽馬會萬鈞毅智書院、明愛元朗長者社區中心(天澤中心)

藍曬工作坊
當相機可以每秒連拍20張相、打印機達到曬相質素、AI可以生成所有存在與不存在物件的設計圖時,我們卻讓中學生與老人家學習藍曬——以紫外線曝光技術來複印物件樣貌的陳年記錄技術。
學習一種無所用又過時的技藝,銀髮「交換生」當作閒時消遣,青少年「交換生」只覺完成校內作業,兩代不較真。不過,在零期待的六堂工作坊期間,「交換生」們竟然逐漸發現:探索藍曬藝術的沿途風景比目的地更難忘。
創意領航:凌中雲
交換媒介:藍曬、個人物件、交換日記
感覺紀錄:藍曬相簿、藍曬手提布袋
參與團體:賽馬會萬鈞毅智書院、明愛元朗長者社區中心(天澤中心)
讓我們先作介紹
什麼是「交換生活」?
「交換生活」讓天水圍青少年與社區不同社群,藉著一同創作社區設計及參與式社區藝術,達至「交換視點」、「共同經歷」、「感覺生活」,讓他們能夠有不同層面的交換和交流生活經驗。
三方藝術協作
「藍曬工作坊」
天拉吧以「街坊 X 藝術家 X 機構」為項目核心,將天水圍的空間和生活以藝術角度呈現。
在「交換生活」的「藍曬工作坊」中,我們邀請藝術家凌中雲親自教授藍曬技巧,讓賽馬會萬鈞毅智書院與明愛元朗長者社區中心(天澤中心)的兩代「交換生」都能通過藍曬記錄親人與個人心頭好,以懷舊印相技藝保存回憶。
從應用至探索
全新場景中學習藍曬
第二課藍曬工作坊:2023年11月25日(六)
常說學習一門技藝的要訣,在於定下可行的小目標,逐一認真地完成。解決每個細碎小難題,比起跨越大大步更容易成功。藍曬的技術門檻不高,「交換生」只需一兩堂便能拿握基礎技法。
然而,我們期望「交換生」從中領悟的成果並非掌握技藝,而是藉著各種細小的身邊物件和自然環境,試圖探索更深情感。
第一課在導師的帶領下,「交換生」利用紫外光機與顯影劑簡單學習藍曬原理後,第二課「交換生」就出發至天水圍公園,以周遭環境來探索藍曬與自然的連結。午後陽光灑於塗滿顯影劑的紙上,「交換生」隨手拾起石頭、枝葉、甚至利用路邊欄柵透出的光線,試著在紙上曬出不同圖案。
一般看葉片只從表面:綠色、闊葉、形狀彎曲,但在藍曬處理後,透出了葉片紋路與質感,窺探到內裡生命的滋養,讓「交換生」的觀察結果從止於事實提升至有機地欣賞。
創作成果在不同物件和形態交錯下,充滿各種變化,有無法理解,也有超乎想像,令「交換生」體會如何用創作代替說話,如何運用藍曬呈現我思我想?
技藝不會過時
探索使人自由
藍曬創作:2023年11月27日至12月18日
「交換生」除了探索天水圍公園外,我們亦邀請了老人家參與,一同探索另一個藝術創作的好地方:回憶。過去不僅是現實經歷,亦是往昔時光中交錯感受的人和事,甚至不存在的二次元故事。後續課堂上,我們讓兩代「交換生」攜帶各自照片、小物與手繪圖片來藍曬創作。通過藝術再造的過程,我們嘗試讓兩代「交換生」挖掘物件背後的可塑性與情感聯繫。
「交換生」通過藍曬拼接不同相片和物件,於是他們組合出屬於自己的昔日故事,亦可回顧故事背後的喜怒哀樂。
天水圍公園為我們提供探索的邊界,相片創作將思考變得深入。善用藍曬技術,「交換生」不但應用技藝,亦無形中享受探索個人經歷的情感影響。自然光線與紫外光機、隨手小物品的顯影分別、熟悉的回憶與新奇的創作⋯⋯透過藍曬創作改變「交換生」對事物的認知,創作全新觀點。
隔著布袋認識對方
藍曬布袋設計:2024年1月27日(六)
來到最後一課,我們將藍曬用於布袋設計。我們總說不了解老人家 / 年輕人,明明常在身邊,卻又隔著重重隔閡。或許,我們能夠從不同年齡的「交換生」隨身物品看出端倪:Gen-Z復古Y2K風格,於是七彩斑斕的手機繩又重現眼前;年紀大了,眼睛退化,一副略帶刮痕的老化眼鏡總是常備。
兩代「交換生」聚首一堂,透過言語或作品互動,以藍曬作品來相互了解彼此不同年代的價值觀與喜好,探索往昔喜好與珍貴回憶,發掘身邊全新場景與環境元素,不論是過去或現在,都是利用藝術來尋找更理想的將來。
藍曬不但是一種高度可塑的藝術形式,亦是輕鬆地呈現我思我想的表達工具。下次當你發現喜愛的事物時,會選擇以藍曬來拓闊想像,延伸情感嗎?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交換·紫外線下的想像
「交換生」以藍曬技術將隨身物件變成生活碎片的符號,用創作記載往昔生活故事。
過程中,「交換生」互相分享物件背後小片段,不論背景與年齡,共同發掘每位「交換生」對事物的新視點,一同經歷塵封已久卻值得細味的社區故事。